南区渡头村,是中山雷氏唯一的聚集地。
这个只有3000多户籍人口的小村子,却记录了大时代的命运:在这里,打响了香山抗英战争第一枪;在这里,留下抗日战争中的刀枪剑影和英雄不屈的背影;在这里,竟有6000多名海外华侨,他们的祖先,正是演绎“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岭南文化无数侧影;在这里,1万多名外来人口参与了“工业强村”和“亿元村”建设,呈现了城镇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足迹。
[attach]337[/attach][attach]338[/attach]
【家族溯源】择桃花盛开之地开村
雷氏历史悠久。据记载,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此是雷姓由来。
广东雷氏的始迁祖为芝堂公,于宋末年间为避元乱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后于宋咸淳年间再迁番禺韦涌村。其孙裔后来繁衍至塘面斗岡里(今台山市大江镇),至成化年间七世祖雷积善时,他穿州过县,锐意开村,先到恩平以西的山区勘察过,均不合意;后转返东南方向,一日路过香山良都梅岭山下时,看到四地都是红白桃花,便选一块背靠梅岭、面朝江河之地开村,也就是今天的渡头村,时公元1417年。
解放前,渡头村居住的村民皆为雷姓人家,以良田水稻、山地荔枝和乌榄为生。在晚清、民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渡头村人为求生计和发展,纷纷移居海外,渡头现居村民3000多人,却有6000多海外华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侨乡”。
【历史钩沉】尚武雷氏热血保家
从晚清反抗英军,再到抵抗日军,渡头村这个巴掌大的小寸之地,却承载了大历史的厚重,与香山历史、甚至是中国命运休戚与共。这一切,与雷氏密不可分。
先祖将军身中六箭岿然不动
雷氏先祖曾出过一位大将军,叫雷万春。雷万春为唐朝将领,谥为“忠勇大将军”,史出安史之乱的雍丘(今河南杞县)战役。
当时,安禄山以十余万兵力围困雍丘,雷万春奉命率兵抵抗,两军相持两年之久。在督战过程中,雷万春曾身中六箭而岿然不动,继续指挥若定。后因为外援断绝,雷万春部队饥饿不胜战,为对手尹子奇所攻破,雷万春从容就义,时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
打响抗英战争第一枪
时隔一千多年,雷氏人保家卫国的呐喊再次响起。
1841年,谿角人刘妹刚嫁入渡头村不久。虽然丈夫雷成星是个文弱书生,但她自幼喜武,并加入当地武馆。2月21日晚上,刘妹刚生下儿子,尚未满月。这一天,英国东方远征军舰队在湖州炮台受创之后,已经停岸登村。正在坐月子的刘妹主动请缨,负责驻守大宗祠。英军舰长杰克逊见她貌美,歹意顿生,想活捉刘妹。国仇家恨,刘妹怒不可遏,跃身直取英贼咽喉,不料杰克逊惶然拔枪,刘妹不幸应声倒地。
在此次抗英斗争中牺牲的雷氏人,还有包括教头在内的“雷兆成武馆”的其他弟子和百姓共14人。这场抗英战役,比三元里战争早两个多月,为香山甚至广东抗英战争打响第一枪。
抗日英雄再续精忠传奇
在香山抗日历史中,绕不开“二雷”的英雄事迹。
当年横门保卫战发生时,雷三胜、雷禄二位村民从此次战役中撤退回村后,遇到日寇小部队正骚扰村中。为赢得战友宝贵的撤退时间,雷三胜和雷禄兵分两路引开敌人。
雷三胜于大鼓石山中被擒,因宁死不屈,日军施以剖腹酷刑,拖出了雷三胜半边心脏和几截肠子,雷三胜仍然怒视日军,直至他们惶恐用枪补射。
雷禄与日军周旋一天,弹绝之后藏于一古樟树洞中,亦不幸被捕。日军逼迫其交出抗先队员名单,动用多种酷刑,雷禄不为所动,最后于深夜被日寇在背后连刺几刀,壮烈牺牲。
【现代文明】
500多年古街再续生机
如今,沿着西环一路,途观渡头村,工厂林立,货运卡车穿梭其中,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随处可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中山市其他村镇一样,渡头迅速对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开放政策作出反应,加入了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进程。
一条半铺着水泥半留着青石板的小巷向村中延展,这便是村中历史最长的“云梯里”。据村中老人介绍,此街巷自先祖开村时所建,最长已有500年的历史。路边是小卖部、理发店、小餐馆。一边是历史停滞的静止时间,一边为步履匆匆的现代化时刻。
沿着古巷深入,交错纵横的石板路犹如迷宫。一路排开的旧宅,大多是清民期间留下来的遗迹,有一些则是明朝的建筑。然而,如此庞大的古旧建筑群,却无残破之迹。游走于交错不断的小巷中,偶尔闻得狗吠,偶尔听到动感的音乐,抑或一闪而过的逐乐孩童带来片刻欢声笑语。这座古老的旧村,由大量的外来务工者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渡头是知名侨乡,早在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过三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目前海外侨胞6000多人。其中,加拿大名律师雷威、加拿大皇家御用大律师雷明亮、世界亿万富翁的雷玉堂家族、温哥华议员雷健华等,就是从该村走出去的杰出人士。
正是这些奋发图强、谋求发展的游子,保护了这条他们曾经出走的巷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曾有人提出新村改建的构想。这一提议在当地政府征询海外侨胞意见时被否定。这个人数两倍于当地村民的游子团体,需要一个定格的记忆,来带领他们走回故乡的路。
【人物速写】
种下“英雄树”缅怀先辈
英雄已逝,但后辈对先祖的缅怀却从未间断。在我们走访中,有老人在谈及“二雷”临死前遭遇酷刑时,仍不胜唏嘘。在他们眼里,这两条汉子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记得这两位先人当年为引开敌军的每一条路径,每一个脚步,甚至每一个面敌的神态和言语。
在村口牌坊左侧,渡头公园里面两棵高耸入天的大木棉,便是纪念女英雄刘妹的见证。战难发生后,当时的香山县令吴思树闻讯,次日策马前往渡头抚慰,称渡头为“英雄村”,并从山上移来两棵木棉,以“英雄树”寄托“英雄村”之意。
文革期间,红卫兵曾以“除四旧”为名,准备砍掉这两株木棉,遭到村里人的围攻和反对。在那个年代,村民们这样做是极其冒险的,足见雷氏后人对先人伟业的崇敬。
今年已年过六旬的老人雷根成,在他的办公室内,有关渡头雷氏的史料、地理志、人物志等材料、杂志铺陈而过。问及渡头村任何一段历史,根叔都能娓娓道来,每下一个定论,必起身翻资料作为佐证,严谨至极。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使雷氏许多史料都得以真实、客观地被记录下来,在根叔及其他村民的努力下,众说纷纭的渡头开村先祖、关于“湖沙渡之战”误报的牺牲人数、关于雷三胜、雷禄烈士的牺牲真相,才得以还原真实的面目。
出于对先辈的尊崇,雷根成还以私人名义捐建了“雷威纪念馆”,这是全国雷氏家族中唯一由私人名义捐建的纪念馆。规模虽小,但足见一个雷氏后人对先祖伟业的追崇。
现当代名人
雷威:原名雷炳威,渡头村人。曾考取卑诗国立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年弃教考取该校法律系成为法律博士,并取得执业律师资格。1961年,温哥华曾有白人掀起反华风潮,雷威发动各阶层华侨团体和东南亚广大侨民上书政府抗议,被加拿大侨民称为“维权猛士”。1983年起任四届中华会馆之理事长。
雷奕祥:中山渡头村人,年轻时曾到香港打工,1960年移居澳洲经商;1974与他人共倡成立澳洲最大的社团组织“澳华公会”,曾任会长、副会长和顾问职务,致力中澳人民相互了解并谋求华侨福利。曾获英女皇颁发的MBE勋章。
渡头村是良都地区雷姓大族云集的村落,也是良都地区第二大雷姓的聚居地,雷氏人口约2524名,侨居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约有3200人。
渡头雷姓是从明朝洪武十八年(下元1383年)姓雷名幸存举家从新会府大塘迁此立村,渡头建村于岐江河南岸,因河岸建有码头因而村被命为渡头。村后为丘陵小山包梅岭所倚,村前为岐江河长年冲积的平原沃土,近万亩的荔枝园,千亩的水稻田孕育着渡头人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躬耕垦殖而发展起来。
近代和现代的雷氏渡头人是个具有反对外侮、勇于民族大义和斗争的雷姓族人,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殖民者,为其掠夺他国利益、香山地区也是他们虎视和伸入魔爪的地方,渡头村紧握岐江水道之隘口,渡头人曾与英侵略者血战于岐江河畔,中山沦陷时期,渡头人自觉组织义勇队,配合五桂抗日游击队痛击日本侵略者和土霸雷雄部队,为反侵略和民族解放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渡头雷氏族亲也是良都地区最早出国谋生,华侨侨居国外最多的村落之一,这些华侨对祖国,对侨居国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渡头村旅美乡亲雷汉明先生(已故),长期从事酒楼业,对酒店与食肆管理颇有研究,曾是广东旅业的客座名人。侨居国外的乡亲在其发动和影响下捐资建渡头学校(渡头学校是良都最早的侨资建设学校),捐资建渡头健康院等。旅美乡亲雷汉辉、雷华鋈、雷悦明、雷秀坤等都是渡头旅外乡亲的爱国爱乡的热心人氏。渡头旅加拿大乡亲雷威先生(已故)是加拿大华裔大律师,为争取华侨在侨居国的利益和华人的平等地位而奋斗一生,当时在加国被称为华侨的救世主、华人的大律师。旅澳洲的乡亲雷奋荣先生是一位中年画家,他在澳洲传递和弘扬中华文化有广泛的影响,被澳洲人称为中国文化的使者。
渡头村的雷楚汉先生是中国著名军旅画家,他的作品曾入选联合科教文在南韩的展品而入册,他的军旅画家生涯,被编入国家出版大型工具书《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录》等。
来源:http://ph2009.zjol.com.cn/phnews/system/2010/08/31/012571003.shtml
欢迎光临 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http://chinaleishi.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