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标题: 雷姓起源 [打印本页]
作者: 雷伙成 时间: 2017-4-8 23:57
标题: 雷姓起源
雷姓起源
雷姓,在中国11368姓中,历来排在前90姓以内,雷姓主流出自上古神农氏十世、八代炎帝榆罔之子,姜姓,名雷。因助轩辕氏伐蚩尤于涿鹿有功,让位与轩辕,隐居于西陵,称“西陵氏”。后被黄帝封于方山国候,属黄帝时封国之一,在今河南嵩山一带。以地方山称“方雷氏”。后裔有以祖名易雷姓,也有以地名易方姓。此乃400万雷姓之主源。
《世本.杂录一.帝世》云:嫘祖西陵氏乃方雷氏也。
《世本.卷七.姓氏篇下》云:雷氏,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玄嚣,后有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为正妃,生子青阳。
《黄帝内经.素问》云: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曰子知医道。
《姓氏书辩证》云:“古诸侯国有方雷氏,以国为氏,后单姓雷”。
《元和姓纂》331页载:“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盖古诸侯国也后汉有雷义,蜀有将军雷同,吴有陆抗傳宜都太守雷谭,晋有丰城令雷焕”。
《中华姓氏大词典》载:“《姓苑》云:雷姓,黄帝大臣雷公之后。古诸侯国有“方雷氏”,后以国为氏单姓雷。”
方雷氏后裔有雷公者,年幼小精于医理,常与黄帝共研医道,至夏代有雷养庚善识天象星宿,以斗星方位创一年四季。东周有人根据当时雷公与黄帝的对话,著《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到商末有雷开、雷合,周初有昌公、震公,汉代有义公,晋代有焕公,本支雷姓源属一系。是400万雷姓之主源,绝非外行挵论的本支雷姓源出有三之谎言。
雷姓第二大支脉源,是闽、浙、赣畲族雷姓,据《畲族源流史》载:畲族雷氏源流,是古代南方人的血统,与中原地区人的基因不同,因久居岭南地区,形成独有的风俗、习惯、语言等。但畲族雷姓占40%是焕公之后改族移居此地,据今初步统计,人口有十余万。
除此两支雷姓源流之外,另有者人口甚少,不是雷姓主源。
另外有部分雷姓源出
其一:据《姓氏考略》载:东汉时南郡有潳山蛮,亦称南夷,有盟长雷迁,居荆襄。后又南迁岭南,分苗族、瑶族、侗族、等族雷姓。本支少数民族雷姓分布在今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初步统计五省不足三万人。
其二:东晋十六国时期,有南安羌族改为雷姓,前秦丞相雷弱儿即代表人物。其部族游牧于青海、甘肃一带,经天灾、战乱,至今两省本支系雷姓,户籍人口统计不足两千人,后汉化为雷姓。
另有西晋天水人雷重华,为西晋左仆射后授宰相,有子五即王保、候保、公保、伯保、卿保。中有王保者授礼部尚书,为官清廉,体恤民情,逝世后天降甘霖,民立庙祀之有求必应,在今天水有雷黑爷庙,后改为甘南地区雷氏宗祠。当地每年3月初8清明节,有庙会纪之。甘南地区雷姓出与此支,俗称西北雷王保世系,。
其三:蒙古族有元代乐器“大、小忽雷”,称演奏者为忽雷氏,后有子裔改雷姓,居内蒙古东北部一带。清代满洲八旗有刘佳氏之后、及女真阿典氏、乌噜氏等,改为雷姓者,居吉林、黑龙江等地,此两支雷姓至今统计不足两千人。
其四:汉族其他姓氏改为雷姓,
1、明末李闯王杀进京城,代王朱启鲲、朱启鲸兄弟,因母姓雷氏,其子四人及孙皆改雷姓,现居北京、河北、山西一带,本支雷姓今有两千余人。
2、还有四川渠县,因雷姓族人巨族势大,别姓怕受外人欺负,五姓联宗改为雷姓。
3、山东也有李姓改为雷姓,但人口极少。
附录
史书记载摘录关于雷、方两姓
《姓氏书辩证》载:
《姓氏书辩证》是北宋史官邓名世于政和、宣和年间所撰,在卷五 70 、71页 有95字记载雷姓的出处。
“雷姓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姓,后单姓雷。黄帝相雷公,淮南王郞中雷被,后汉南郡潳山蛮雷迁,晋豫章人雷焕为丰城令。后人迁冯翊,南朝处士雷次宗,后燕阳摺公雷君,前秦将雷恶地,姚秦将军雷奇,唐著作郞雷颍,唐左庶子雷咸”。共95个字。
《姓氏书辩证》在卷十三,190页,有方姓出处的记载是:
《风俗通》曰:“方雷氏”之后,唐睦州同卢人方千,以唇缺而不是得第,有诗名号元英先生,至今为圣族,为鸬鶅方氏,鸬鶅地名也。
共计48字。
《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是唐代大文学家林宝宋政和、宣和年间史官邓名世所著。经宋高宗钦定百家姓氏官方鉴书。在卷五 十五灰 331页有雷姓出处的记载:
雷姓,”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玄嚣,是古诸侯国也。后汉有雷义,蜀有雷同,吴有陆抗传宜都太守雷谭,晋朝有丰城令雷焕。共49字。
《元和姓纂》卷六,十阳篇 592页有方姓出处的记载:
方姓,周大夫方叔之后。《风俗通》云;“方雷氏”之后。蕶核主校(同引上)备用1一一4同。共31个字。
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雷德正
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源流部
2017年4月8日
欢迎光临 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http://chinaleishi.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