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族
查看: 2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源同一脉 衍以三宗---台山,开平雷方邝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09:4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江镇石桥
  台山雷姓和邝姓的始祖都是宋末于1250年从开平水口迁至台山三八冲云,而1273年台山雷姓始祖雷復由南雄珠玑巷迁至开平水口,后迁至台山大江石桥一带(旧称塘面)。台山雷氏多出名人,其中不少是女儿豪杰,在雷氏大公祠的进门处,就挂着宗姑雷洁琼的题词,这位世纪老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大业中贡献良多,从1985年到1993年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当年轰动中国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不少读者认为其主人公原型就是雷洁琼。
  雷、方、邝本是一家
  创建于1925年的台山溯源堂由雷、方、邝三姓共建,创建之初的名称是“溯源自治会”。当时,三姓宗亲以自治会名义开展联谊活动,倡议建大楼作会所并用于办月刊和溯源中学,1926年首先创办《溯源月刊》,并通过月刊发起筹建溯源堂大楼和开办学校。
  1931年夏台山溯源堂大楼奠基,1932年开始兴建,1936年8月22日落成,总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大楼位于台城中山路,至今仍是周边最壮观的建筑之一。)
  据《溯源月刊》荣誉社长邝阜双介绍,现能追溯到最老的“溯源”之始,是位于开平市单水口壳炉街(现开平水口镇中山东路)方雷邝三姓宗族祠堂。该祠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由广东开平古宅(方姓)、开平绊村(邝姓)、台山塘面(雷姓)、台山冲云(邝姓)三族四地绅耆会商,门口楹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台山雷氏最早聚居在大江塘面
  由上可见,当时台山雷氏以塘面为代表。同时,据史料记载,台山雷姓和邝姓的始祖都是宋末公表于1250年从开平水口迁至台山三八冲云;而台山雷姓的始祖雷復则于1273年由南雄珠玑巷迁至开平水口,后迁至台山大江石桥一带(旧称塘面)。
  在大江镇石桥村委会中社村有座雷氏大宗祠,这里是公认的台山雷氏发祥地。该祠原为北轩雷公祠,雷北轩是台山雷氏始祖雷復的孙辈,“这里原有6座并排的公祠,"文革"期间另外5座都被拆毁了。”65岁的雷礼仪现在负责看守雷氏大宗祠,对雷氏历史如数家珍,只是耳朵不大灵光,需大声对话。
  石桥村委会现任村委书记雷豪称,村里当时不仅有这并排的6座两进大祠堂,在村的另一边还有太祖的祠堂。“那一座,据说,有三座现在的雷氏大宗祠那么大。”目前村里还有从开平迁过来的祖先之坟,每年均有海内外雷氏回乡祭祖探亲。
  大江雷氏称雷洁琼为“宗姑”)
  位于石桥的这座雷氏大宗祠,建筑风格与台城溯源堂内三姓公祠一致。近10米高的祠堂殿堂,供奉着从远祖至今的祖先牌位。在2006年重修时,负责监工的工人发现,在北轩雷公祠的横梁上,刻着“光绪乙未年重修”的字样,也就是说,该座祠堂在1895年已经历重修,公祠的建筑年份更久远。根据村里老人的记忆,这座公祠或建于明朝年间。
  台山雷氏多出名人。在雷氏大公祠的进门处,挂着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雷洁琼的题词。在雷氏纪念相框里,还有一张雷洁琼在台山大江乡下拍下的一张面容慈祥的照片,大江雷氏称其做“宗姑”。“恭贺台山雷氏大宗祠隆重举行开光庆典。”这是2006年重修大宗祠时,当时已101岁的雷洁琼在北京为大宗祠所题之词。
  三月最后一个周日祭祖
  每年回来祭祖的海内外雷氏达1000多人。“每年祭祖那天,大宗祠前都要席开300多桌。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就是雷氏祭祖的日子。”在中桥有这样一个约定成俗的祭祖日,因此每年三月最后一周就是村里最热闹、最忙碌的一个星期。)
  据雷豪介绍,现在户籍在石桥村委会的雷氏居民有近3000人,占石桥村委总人数的五分之四。而在海外的的雷氏还要多一些,有3000多人。石桥海外雷氏多数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也有部分移居新加坡、马来西亚。
  宗族物志
  雷氏大宗祠:保留数百年前原貌
  雷氏大宗祠位于台山市大江石桥中社村,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已有数百年历史,在清光绪年间曾经修缮过。因台山雷氏宗祠大多被毁坏,而北轩雷公祠曾经用作政府办公、粮仓、工厂、学校等,因此大致保存有数百年的建筑原貌。所以在2004年,雷氏乡亲呼吁修缮公祠,海内外雷氏集资80万元,2006年11月10日举行重修落成开光庆典。
  该祠为两进大祠堂,正面宽阔宏伟,前有广场,占地面积近900平方米,重修后仍基本保存着当年旧貌,雕梁画栋的建筑使祠堂在现今看起来深有韵味。祠堂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间顶部围栏雕刻着彩色花纹图腾的祠堂廊道。“这就是我上小学的地方,这边(面对祠堂左侧)是小学1、2、3年级,右边是4、5年级。”出生于1974年的雷豪说,这座祠堂曾经做过生产队的仓库,还做过小学,他还记得以前六座祠堂并排相依,气势不凡。
  溯源堂内,方雷邝三姓宗族祠堂保存完好,15米高大堂大气壮观,虽经过重修,但均保留了横梁、柱子结构,当年气势更比今年,由于一直有族人看守,米黄色的外墙并未斑驳。
  振育小学:家塾变身外来工子弟学校
  “镇翁行善育英才,沃野栽林营梓里。”这是副挂在雷氏大宗祠旁振育学校的门口的对联,题于1995年。早在1926年,大江雷氏在北轩雷公祠开办学校,有82年历史,在1986年起陆续迁至现址,1998年搬迁完毕。
  振育小学的教学楼大部分由海内外雷氏捐款兴建。现校舍由石桥海内外乡亲捐资及石桥村委会拨款分若干期工程兴建。从门外看去,一排一层旧课室,可以看见振育小学的办学历史。只有走入校园里面,才会发现,在这一排一层旧课室的后面,是新建的新校舍,校内并有华侨捐建的体育馆,功能齐全。
  截至目前,学校已进行5期建设,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这里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5000人,分布在20多个雷氏村落里。其中部分外来人口就租住在旅外华侨留下来的房子里,他们的小孩就读于振育小学,如今的振育小学也是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这里的学生中外来工子弟要比本地小孩多。
  名人谱
  雷洁琼(1905年9月12日—2011年1月9日)
  传奇世纪老人
  祖籍台山大江镇塘面村,1905年生于广州。1924年赴美国留学,1945年12月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作为请愿团最年轻的代表经历“下关惨案”。1949年1月在西柏坡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会见。1949年6月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73年后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社会学系教授。1977年后,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名誉主席。当年轰动中国知青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不少读者认为其主人公原型就是雷洁琼。
  雷为有(1944年)
  知名实业家
  祖籍台山大江镇九如村,1944年出生于澳门。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热衷族务,曾获台山突出贡献奖。2000年开始带头倡议宗亲慷慨解囊,迁建台山雷氏复翁公墓园、修建台山雷氏大宗祠及重修《台山雷氏族谱》。自1996年至今为大江镇振育小学捐赠新建校舍、体育馆、购置教学设备,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款项达200多万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雷为有受香港中联办邀请出席开幕盛典,并出资奖励中国金牌选手。
  雷子钦(1962年-2010年)
  香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
  台山大江镇中社村人,金桥铝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历任香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创办人兼基金会主席、琼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创办人兼会长、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创办人兼副主席、香港青年会联常务董事、中华出入口商会董事职务。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青年联会副主席、江门五邑大学董事会董事。
  宗族源流
  台山雷族迁自广州状元坊
  自宋神宗元丰辛酉年(西元1082年),雷復翁由南雄珠玑巷迁徙到广州状元坊,弘治三年转来冈州(辖台、开、恩、新县市),落居于塘面(台山大江镇属),此乃台山雷族世系之始,台山雷氏立雷復翁为始祖。雷復之父雷兰为太祖,并立祠于塘面龙口之地(台山大江镇石桥管区龙口村)。
  宗族往事
  塘面五育闻名大江
  解放初期,台山市大江塘面地区“五育”在大江地区相当有名。何为五育?就是大江雷姓塘面地区的5所学校。这5所学校均兴办于清末民初,由私塾转为学校的时期,当中包括振育小学,其余的还有普育、群育、英育、培育。
  普育:建于1905年,1999年撤办。位于原拱桥村委会水边村,此地现在已是民居。原名普育小学,解放前为塘面中心小学,解放后更名为大塘二小。80年代由海内外乡亲捐资25万重建。
  培育: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1999年撤办。位于石桥村委会塘角村东边允秉雷公祠和宜俊雷公祠内。石桥辖属的下双潮村、潮龙村等子弟在此读书不用交学费。因为香港有个百子兴学会,由1950年-1965年每年均有利息4000元寄回培训办学。1957年开办培育华侨中学,于1968年停办。1993年曾由旅外华侨捐资55万重建。
  群育:位于原河木村委会云龙村,由于学校人数少,于上世纪70年代停办,此地也已是民居。该校于1984年迁往河木村后山兴建,由海内外乡亲捐资23万元于1985年兴建,2000年撤办。
  英育:建于1923年春,于2007年7月撤并入大江镇伍时畅纪念小学。该校是福林村雷棣之先生在乡绅及旅外华侨的赞助下创办,设在宗武雷公祠内。1951年与新大江小学合并,曾于1982年恢复原名。
  宗族掌故
  先有溯源家塾后有溯源堂
  “当时但为命名之事,曾费尽父老硕彦之心思,几经研究推敲,才定名为"溯源家塾"。我三姓源同一脉,应追本溯源也;而称家塾者,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也。”根据史料记载,溯源家塾是台山、开平两邑四地的雷、方、邝三姓族人于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造的,是全世界最早建立的三姓活动场所,故素有“先有溯源家塾,后有溯源堂”之说。
  雷方邝三姓最早的祠堂,为什么以“溯源”作为名称呢?综合三姓族谱的记载,流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族谱资料等的传说故事的启发,二是兴建溯源家塾的族人对宗族来源认同的结果。
  据传,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台山雷氏五世祖雷孚佑为收集族史资料,不远千里北上祖居地河南光州固始县,追根溯源。受此启发,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平县举人邝鸣凤也北上寻根,在南雄珠玑巷遇到一位姓白的按察,这位白按察本姓邝,小时候寄养于白家,故改姓白,他在邝家族史中看过“一源通三流,三流始一源也”的记述。他对邝举人说:贤弟逆流而上找源头,就取名“溯源”做纪念吧!这便是“溯源”这个名称的最早来源。溯源家塾的《简介》中说:“溯始同源、三姓一家”,所以名为溯源家塾。
  关于第二个原因,台山溯源堂副理事长方建民介绍称,溯源家塾是由台山、开平雷、方、邝三姓族人建造,另有资料记载称,是由台山塘面雷姓、台山冲云邝姓、开平古宅方姓和开平泮村邝姓这两邑四地的三姓宗亲商议决定建造的。
  溯源堂之最
  世界最早的溯源堂所溯源家塾,由台山、开平两地三姓宗亲1846年在开平水口兴建,1847年建成。
  世界最大的溯源祠堂台山溯源堂大楼,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于1931年奠基,1936年建成。
  影响力最大的溯源族刊《溯源月刊》,1926年在台山创刊,发行至省内外和港澳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姓宗亲,包括几乎所有有溯源堂的国家、地区。
  海外最早成立的溯源堂新加坡溯源堂,1880年成立。
  分支机构最多的溯源堂美国溯源堂,有12个分堂(公所)。
  台山叶氏一族在600多年前迁至台山,公认的始祖为宋朝年间人士叶琼枝,任宋朝知府,诰封朝政大夫。其后裔由南海分别迁新会、花县、鹤山、新宁等,根据叶氏族谱记载,其中一种说法是叶琼枝的曾孙如琛、松寿、椿寿、柏寿由新会迁台山独冈坑尾村和松山村,独冈也因此成为台山叶氏起源地。
  “三姓同一脉,应追本溯源。”溯源堂,溯的是台山雷氏、方氏、邝氏三姓,160多年前已成一家,如今仍是。台山雷氏起源于台山塘面,即是如今的大江石桥一带,坐落在石桥村委会内的雷氏大宗祠,曾于光绪乙未年(1895年)重修,据史载,雷氏到台山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石桥雷氏现有2000多人,而这里的外来人口已超5000人,每年三月均有1000多华侨赶回来祭祖。



copy_link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网[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法律顾问:雷田雨律师 服务邮箱:admin@chinaleishi.org  QQ:87353796  版本支持 Discuz! X3.3
本站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雷姓新闻』  『雷氏统谱』  『宗祠谱牒』 『追宗溯祖』  『雷姓取名』 『资源下载』
技术支持:雨田风林设计工作室 微信:GZLEIHC 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3039254号)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

 |人工智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