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 | | |
| | |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三甲第29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三甲第183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顺治6年(公元1649年)己丑科三甲第287名, 赐同进士出身。《北京市志稿》(第14卷)缺。据《题名碑录》补。雷一龙官至汶上县知县、吏科给事中。 | |
| | |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壬辰科三甲第28名,授同赐进士出身。 | |
| | | 顺治12年(公元1655年)乙未科三甲第39名,赐同进士出身。官广西桂林府推官。 | |
| | | 顺治12年(公元1655年)乙未科三甲第206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顺治12年(公元1655年)乙未科三甲第206名,赐同进士出身。《北京市志稿》(第14卷)缺,据《题名碑录》补。官至户部郎中、大通桥河西务监督。又:系雷一龙从子(叔伯侄子)。 | |
| | | 康熙3年(公元1664年)甲辰科三甲第142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15年(公元1664年)丙辰科三甲第55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39年(公元1700年)庚辰科三甲第54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39年(公元1700年)庚辰科三甲第161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45年(公元1706年)丙戌科三甲第165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48年(公元1709年)己丑科三甲第94名,授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52年(公元1713年)癸巳科三甲第108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康熙54年(公元1715年)乙未科三甲133名同进士出身。松滋知县。 | |
| | | 康熙57年(公元1718年)戊戌科三甲第65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雍正5年(公元1727年)丁未科三甲171名,赐同进士出身。仕绍兴府通判,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还于夏盖山建抗倭亭,驻兵抗倭寇。 | |
| 雷 鋐(1696-1760年) 雷 鋐,字贯一,号翠庭, | | 雷鋐17岁那年补县学生,肄业于鰲峰书院,为著名理学家蔡世远的得意弟子。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雷鋐考取举人。在享有正直名声的孙嘉淦荐举下,雷鋐为国子监学正。雍正十一年,雷鋐中二甲第9名进士,授予庶吉士。庶吉士是经过职前培训候补的官员,并没有实职。雷鋐请假乞归。雍正十三年,清高祖弘历即位后,召雷鋐入京,命直上书房。乾隆元年,雷鋐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入侍皇子讲读。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大考,雷鋐得二等第一名,受到皇帝赐赏笔、墨、砚、葛纱的荣耀。乾隆四年,雷鋐出任谕德;不久雷鋐父亲去世,雷鋐告假守孝。乾隆九年,雷鋐应召入京任直上书房,赏额外谕德食俸。乾隆十年,雷鋐擢升为通政使。乾隆十四年,雷鋐请假回乡省母,次年回京后出任督浙江学政,后又改任督江苏学政。乾隆十八年,雷鋐被擢升为左副都御史,仍保留督学的职务,调任浙江。雷鋐在江苏、浙江任督学6年,举荐选拔的都是清廉明政的知名人士,江浙人皆称赞他“不动声色,可是弊绝风清,百年来所仅见”。乾隆二十四年,雷鋐的母亲病逝,雷鋐为办理母亲丧事操劳过度而染病,于次年去世。雷鋐为人笃忠,穷究义理,亲力躬行。 | 《清史稿》评价雷鋐“鋐和易诚笃,论学宗程、朱。督学政,以小学及陆陇其年谱教士。与方苞友,为文简约冲夷得体要。”建宁著名古文家朱仕琇为雷鋐的《经笥堂文集》作序时,说:“道德文章为天下所崇”。雷鋐著有《经笥堂文集》35卷、《自耻录》1卷、《闻见偶录》1卷、《读书偶记》3卷、《校士偶存》1卷、《翠庭诗集》若干卷等书。《读书偶记》被收入《四库全书》。 |
| | | 乾隆2年(公元1737年)丁巳科三甲第24名,赐进士出身。仕宣平县令。 | 邑进士雷仁育为县城玉皇庙题联:“一脉真灵绵起祀,百年膏雨润周黎”。据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为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第二名武进士黄正元(金字泰一,号松庵)著文曰:“栝苍总镇大人黄公,德宗性善,学究天人。公之太翁颖公大人,曾于趋庭之日,授以感应真言,世德渊源,其来已久。公自弱冠登乡荐,成进士,第射策金门,侍卫殿陛,历任西江巴蜀,自江南河协升任金处总镇。数十年间,所阅虽殊,笃志好善,久而愈纯。”乾隆二十年十月玉沙杨志道著文曰:“节制金处开府黄公,敭历戎阃,垂四十年。戢兵绥民,功烈卓卓可纪,而利物济人,如散药疗疾,捐资助婴诸善事,指不胜屈。” |
| | | 乾隆13年(公元1748年)戊辰科二甲第41名,赐进士出身。 | |
| | | 乾隆19年(公元1754年)甲戌科三甲第152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丁丑科三甲第116名,赐同进士出身。 | 乾隆年间纂修《乐至县志》,《盐亭县志》,咸丰年间参与《梓潼县志》重修。清乾隆32年(公元1767年)3月18日为郝克鉴及妻冯氏墓志。 |
| | | 乾隆25年(公元1760年)庚辰科三甲第105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雷翀霄(1729-1793)雷子质,原名雷翀霄,榜名雷子质,字雷峰,号千佛山樵,晚号五林叟。 | | 乾隆庚辰(1760)年举人,中举人后,选内阁中书,任职四年,主要任誊录之事。乾隆31年(公元1766年)丙戌科二甲第9名进士。中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戊子(1768)年散馆,己丑(1769)年授编修和大学士。壬辰年(公元1772年),旋归里服丧,服阙,拟起用,重委官职,然意不复出仕。 | 平日闲旷喜游,曾随父(雷畅在江南作官)遍游齐、楚、晋、秦、三吴、两浙间,日与文士相欢,咏觞忘返。为文有奇气,诗以清逸飘潇着称。学问渊雅博奥,为诗五、七言似白居易、苏东坡,随意吐露,皆有创作个性,别为一家。沉酣恣肄于翰藻中,生平足迹所至,均有题咏。性磊落,好施与,凡亲族、邻人之贫,尽力相助,常济友人之急。与清代名儒,大著作家王文治为儿女姻家,常互相唱和,推研文艺。书法亦绝妙,学李北海、徐季海、引笔行墨,流光焕彩,风骨清峻,又深得苏轼和黄庭坚遗意。年六十五岁卒于家。生平不拘小节,喜交结海内名士。善书、工诗文。所撰《二则堂文集》十六卷,《纪事诗略》1卷。 |
| | | 乾隆34年,(公元1769年)己丑科二甲第44名进士出身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京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户部掌印给事中,浙江州知府。1781年以给事中之差到台湾担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离任返乡之时,带回三株柚子树苗,种在家乡梅家湾,即梅湾台柚。他与同期赴任的满人塞岱为最后一任巡台御史。 | |
| | | 乾隆三十五年举人,乾隆45年(公元1769年)庚子科二甲第46名,赐进士出身。官至广平知府。 | |
| | | 乾隆52年(公元1780年)丁未科三甲第88名,赐同进士出身。官四川冕宁知县。 | |
| | | 乾隆52年(公元1780年)丁未科二甲第41名,赐进士出身,嘉庆十二年(1807年)接替李尧栋任延平府知府,嘉庆二十一年任福州知府。 | |
| | | ,江西省崇仁县任知县雷樽(字宗彝,号酉庵)长子,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参加殿试,回答清高宗称旨,成为三甲22同进士出身。性格纯朴,尊敬长辈。不久,吏部授与他为工部郎中,掌一司事务。三年后调任广东省雷州府知府,并兼高廉道道员。所到之处,实行善政,颇受感戴。他政暇还勤于著述,撰有《靖远堂诗文集》、《书经批注》、《幼学辑要》等书刊行。二弟雷学淦(gan),字湘邻,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加通州贡院乡试,成绩第一,中为举人,并在学宫(今文庙)任教习,培育秀才。嘉庆二年(1797),调任江西省新建县知县,义宁州知州, | 著有《结邻集》、《百寿图考》等书行世,对书画艺术也颇有研究。三弟雷学淇,字瞻叔,号竹卿,乾隆六十年(1795)参加通州贡院乡试,考中举人,在礼部任职不久,即调任山西省和顺县知县,贵州省永从县知县,著述颇丰,有《竹书纪年考》、《纪年义证》、《古今天象考》、《世本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亦嚣嚣斋经义考》等多种著作问世,且在古今颇有影响。四弟雷学涛,字松崖,道光二年(1822)参加通州贡院乡试,考中举人。他著《学蚓集诗稿》一书。 |
| | | 嘉庆10年(公元1805年)已丑科二甲第87名,赐进士出身。 | |
| | | 嘉庆16年(公元1811年)辛未科三甲第31名同进士出身。 | |
| | | 嘉庆22年(公元1817年)丁丑科三甲第51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嘉庆22年(公元1817年)辛未科二甲第25名,赐进士出身。授为编修。 | |
| | | 道光3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二甲第127名,赐进士出身。授为编修。 | |
| 雷 鸣(公元1806~1884年) 又名雷以諴,字春霆,号鹤皋、蒮郊。 | | 道光3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三甲第131名,赐同进士出身。后世人称雷七爹。著名清朝经济家,重臣。室名雨香书屋,历任刑部侍郎、太常侍读学士。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迁御史、给事中,擢内阁侍读学士,三迁奉天府府丞。 咸丰元年,应诏陈言,请任贤能,覈名实。二年,复授太常寺少卿,屡上疏陈军事。三年,迁左副都御史,命会同河道总督杨以增巡视黄河口岸,迭疏请抚恤茌平、东平、东阿、汶上饥民,撤山东防河兵,省各渡口冗费,皆报可。知 粤匪陷扬州,以諴自请讨贼,募勇屯万福桥,扼扬州东南。贼窥里下河,以諴屡击走之,通、泰十馀城赖以保全。授刑部侍郎,帮办军务。与琦善、陈金绶会攻扬州,以諴分兵驻守要隘,焚浦口贼舟。屡会诸军击贼,而扬州久攻不能下,诸将以总兵瞿腾龙最勇敢足恃,诏命援安徽。以諴疏言:“临阵易将,兵家所忌。”琦善亦以为言,乃留勿遣。其冬,贼陷仪徵,逼运河西岸,官军屡击走之。以諴与浙闽总督慧成合驻军湾头六徬,未几,贼援至,乡勇溃散,琦善奏劾,夺官留军自效。嗣琦善请移湾头大营,以諴与慧成力争,琦善复劾以諴讳饰。上责琦善诿过,饬以諴仍守湾头及万福桥诸隘。贼既自扬州退瓜洲,时来攻,以諴与陈金绶合击败之,加三品顶戴。寻授江苏布政使,屡督炮船渡江会剿,攻北固山,破其土城,乘胜逐至金山,败之。斋六年,托明阿兵溃瓜洲,扬州复陷,诏责以諴等拥兵不援。又疏辨冒功,为德兴阿所劾,褫职戍新疆。以諴在戍所,呈请将军扎拉芬代奏,言江北军事。寻赦还,赐四品顶戴,授陕西按察使。迁布政使,入为光禄寺卿。同治元年,京察,休致。光绪五年,以重宴鹿鸣还原衔。八年,又以重宴恩荣,加头品顶戴。十年,卒,年八十九。主雷以諴在江北,用幕客钱江策,创收釐捐。钱江者,浙江长兴诸生,尝以策干扬威将军奕以諴以諴在江北,用幕客钱江策,创收釐捐。钱江者,浙江长兴诸生,尝以策干扬威将军奕经,不能用。林则徐戍伊犁,从之出关,以是知名。谒以諴於邵伯,留佐幕,饷绌,江献策,遣官吏分驻水陆要冲,设局卡,行商经过,视货值高下定税率,千取其一,名曰“釐捐”,亦并徵坐贾,岁得钱数千万缗。江与同幕五人赴下河督劝,不从者胁以兵,民间目为“五虎”。江自以为功,累保奖至道员,气矜益盛,以諴不能堪。会饮,江使酒骂坐,以諴执而杀之,以跋扈狂肆、谋不轨闻。后各省皆仿其例以济军需,为岁入大宗焉。 | |
| | | 道光9年(公元1823年)己丑科二甲第90名,赐进士出身。 | |
| | | 道光13年(公元1833年)癸巳科三甲第22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 | 道光13(公元1833年)癸巳科三甲第62名,赐同进士出身。 | |
| 雷维翰 字光照,号西垣,生于嘉庆十年(1807),卒于同治元年(1862),享寿56岁 | | 清道光20(公元1840年)庚子科二甲第81名县府院试小三元,邑廪膳生,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科,本省乡试中式第六十名举人,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科会试中式第三十一名贡士,殿试二甲第八十一名进士出身。朝考入考,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一年散馆授编修,二十七年保送御史,同年补任国史馆篡修,二十九年转掌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东城兼任吏科给事中,咸丰元年(1851)任湖北荆宜施道。光绪二十年(1894年)诰封资政大夫。 | 《铅山竹枝词》 林泉有味是清闲,隔断红尘屋数间。 记得三春风日美,踏青争上风凰山。 仁寿门前柳拂堤,人家冊里酒旗低。 春茶熟后香风起,一路行人上紫溪。 也学吴侬唱采莲,南门城外水清涟。 荷峰倒影荷塘浸,十里荷花当种田。 炎日当空影半含,火云遮断径三三。 鼓声嘈杂人声闹,祷雨同来石井庵。 七夕争分七巧瓜,中秋送子又喧哗。 明年定卜兰芽茁,不放寻常姐妹花。 山色千重水半湾,大王渡口路回环。 小舟一叶轻如许,撑过“龙门第一关”。 叶洲村畔水沦漪,三两渔翁唱竹枝。 打得鱼儿易新米,一家生计是鸬鹚。 |
| | | 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词赋清丽,有才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癸卯科乡试举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85名同进士出身。官湖南龙山县知县。卒于任内。 | |
| | | 咸丰3年(公元1853年)癸丑科二甲63名,赐进士出身,咸丰7年任汀州知府。 | |
| | | 咸丰6年(公元1856年)丙辰科二甲5名进士出身,由部曹任延平,政尚简静,教养为先。当下车时,遍召诸生试之,择其尤者,令月呈三艺,亲为改窜。光绪丙戌十二年五月,东溪大水,漂流民屋无算。公焚香告天曰:“民何辜?愿以身代。”泣下数行,午刻水退。煮粥以食城外之不能爨者。十三年哥匪潜迹郡城,邑绅请办保甲。公乃借拨考棚育婴款五百金与之,曰:“城全民安,赔累所不惜也。”闻王台匪惊扰,公往谕之而安。后兼护道篆,以老病告归。子如同,登甲辰进士。光绪十一年五月(公元1885年)接替光炘任延平府知府。 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大雨,十八日大水入城,较丁丑年水高尺余,东溪漂流房屋无算。知府雷榜荣以延平府直匾加帽靴送,入河禳之,午刻水退。巡道恩良会同雷守、知县秋嘉禾,捐米煮粥,用船载往西北门外,给遭水之不能爨者。 | |
| | | 咸丰10年(公元1860年)庚申科三甲98名。赐同进士出身。钦加同知衔任叶县知县。附:同治四年四月,为诰授奉正大夫府同知隆甫赵公暨元配杨宜人继牛宜人副室崔氏、宋氏、合葬墓志铭传世。 | |
| | | 同治10年(公元1871年)辛未科二甲16名,赐进士出身。于重庆、成都等地任知州知府。多有善政,兄钟仁,道光6年(公元1836年)恩岁贡生。三子,长子宝荃(同治18年进士),次子宝蘅(汉中女子师范校长),三子宝华(天津北洋大学博士,1928年任天津北洋大学教务长,1934年任陕西省建设厅长,1943年至47年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1948年去台湾。 | 著《晚香堂诗集》及书法四屏,后由家人捐安康博物馆珍藏。 |
| | | 同治13年(公元1874年)甲戌科二甲123名,赐进士出身。 清光绪8年(1882) | |
| | | 光绪9年(公元1883年)癸未科三甲3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 |
| | | 光绪8年(公元1882年)乡试中举,光绪9年(公元1883年)癸未科三甲40名,赐同进士出身,以主事分吏部学习;光绪二十年,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光绪二十三年,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 |
| | | 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丙戌科三甲37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授吏部主事。 | |
| | |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己丑科三甲42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 |
| | |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己丑科三甲86名,赐同进士出身。任河南荥泽县知事。治理河务,勤劳懋著,清廷特旨嘉奖。离职归里后,监修县南门外文昌阁,终年80岁。 | 有诗才,绝诗一首: 过南河桥 白水东流感岁华,小桥乱石径横斜。 天涯知已今何在,逝者如斯逐浪花。 |
| | | 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壬辰科三甲80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 |
| | | 光绪21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二甲8名,赐进士出身。 | |
| | | 光绪21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二甲85名进士出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著以部屬用。 | |
| | | 光绪21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三甲174名,赐同进士出身。任甘谷县县令, 清光绪末年任伏羌县令,宣统时任关中知县, | 为蜀国的大将军姜维公祠撰联: 当归不归,陇上青草游子心; 可死无死,锦江波鉴老臣心。 为甘谷县名山大像山关帝庙题联: 忠贯汉家三统,赤胆未寒,偶来寻伯约遗魂,欲问蜀亡旧事; 节高大像孤峰,青山常在,惟懒见陇头残月,空嗟曹盛当年。 为大象山石窟太吴宫撰联: 从一画开天,说什么虫鸟篆,梵字佛经,到卦台前齐俯首;继三皇立极,看后来商质周文,帝升王降,于史册上见传心。 为孔门弟子石作蜀题联: 勿谓秦无人,曾向杏坛沾化育; 至今关有学,同来梓里拜灵祠。 另著《伏羌倒礼辛镇地理调查表》。 |
| | | 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甲辰恩科二甲96名进士出身。.少年时,天资过人,能文工书,刻苦好学。16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京应礼部会试、复试,按例可授内阁中书,但他以国事为己任,参加了在京应试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当时朝廷锐意维新,象康有为、梁启超、张菊生等聚集京都,雷延寿与他们互通气息,主张维新变法。他不懂外文,便入“通艺学堂”学习外文。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春天,因父丧返家。陕西距京较远,消息闭塞,一些人对维新变法多有误解。他便筹集资金,到上海购回数百种新书报,在陕西开办书店,传播维新变法思想,使风气为之一变。三十年(公元1904年),他36岁时与弟雷多寿同榜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又调巡警部,派去东洋(日本)考察警政。巡警部改为民政部,他仍任主事。张之洞、袁世凯任军机大臣时,奏请清帝举行考试选拔军机章京,同考者数百人,雷延寿以第一名入选。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清帝退位,改组共和后,雷延寿出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后调总统府秘书、政事堂参事,政事堂裁并后借补国务院秘书厅佥事。十六年(公元1927年),北洋政府解散,赋闲居家。 | 雷平时注意历史掌故和金石文字的研究。著有《日本警察调查提纲》、《清谥法考》、《续清谥法考》、《清军机大臣年表》、《金文类纂》等书。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二月十九日,雷患脑溢血,病故北平,时年59岁。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迁葬于渭南故里祖茔。 |
| | | 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甲辰恩科二甲101名,与兄雷延寿同登进士出身。以主事分部学习。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三年(1914年)5月7日,担任甘肃省财政司司长、财政厅厅长。民国六年(1917年)11月20日离职。 | |
| | | 江西省新建县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会试第194名,登甲辰恩科进士三甲46名,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以办学务授检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