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族
查看: 5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氏的迁徙分布(收集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7:5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雷氏的迁徙分布

雷姓是一个典型的古老多民族姓氏,除汉族外在少数民族中也有雷姓,如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但以畲族雷姓为众。传说畲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三公主。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次子“篮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生得好,拿笔取姓就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翌郡“武骑侯”;女名淑玉,招婿钟志深,受封颍川郡“国勇侯”。宁化县博物馆收藏一幅《神像祖图》,画卷长达10米左右,宽36公分,纸质,工笔重彩,画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贵置。原为宁化县治平乡连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画卷以连环画形式,反映畲族先民传说:由龙犬出世,御敌立功,娶高辛帝女为妻,繁衍畲民后代的传奇故事。但是,也有一些畲族《雷氏族谱》对此有异说,如青皎《冯翊雷氏宗谱》指出:“哪有盘瓠狂谬之说……致令无识之徒借资口实,群相诟骂……弗惮与尔等与见缕言之,励力览史,何作无知?”专家们考证史籍,也得出不同的结论:畲族雷姓出自黄帝臣雷公之后(《姓苑辨证》、《帝王世纪》、《名言氏族言行类稿》)。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汉族雷姓最早繁衍地在河南。周宣王时,方雷氏的后裔方叔任卿大夫。他作战英勇,卓智多谋,曾奉命北征淮夷,南讨荆蛮,战功卓著,被追封为豫章伯。方叔有2个儿子:长子启原姓方,次子檠姓雷。周平王,雷檠因战功,官拜郎中丞,后弃职隐居洛阳雷州;子孙奉雷檠为得姓始祖。
两汉时,姓氏族人逐渐向楚汉一带(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迁徙。尤其是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成了雷姓族人主要的聚居地,史有“雷姓豫章望”之称。后汉时,有豫章雷氏人--雷义。《后汉书.独行列传》载:“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为郡功曹,皆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这个雷义不仅清廉,而且有“让贤”的美德。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义的后裔为了传扬先祖的美德,以“谦让”作为自己的堂号。
三国时,刘璋麾下有雷同。他与吴懿等人一起防卫刘备军,但是被包围后投降。守备巴西时,与魏将张郃奋勇战斗,但由于被伏兵切断退路,战败身亡。   
东汉时,豫章雷氏的雷舸迁居福建宁化。据福建《上杭才溪雷氏族谱》载:东汉时,雷舸为校尉,由豫章南昌县西河坡迁到宁化石壁中市。唐时,雷师从为筠州尉,率侄儿雷徽之一同迁居来宁化。五代十国时,雷师从的第九世孙雷存裔(名富,号拾万)由宁化移迁清流县,为清流雷氏开基始祖。后来,雷存裔的次子雷宣征、第三子雷宣猷、第四子雷宣清三兄弟又回迁回宁化。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雷存裔的第二十一世孙雷久征由宁化石壁迁上杭崇厦村开基,为始祖。雷久征,字绍基,号八十郎,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雷久征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雷开宪,号四七郎,生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雷开宪的8个儿子中,长子移居溪口大洋坝;其后裔福建的连城,四川的壁山以及浙江的衢州、遂昌、龙游等地。第三子迁居福建的古田苏家坡;其后裔福建龙岩、武平、长汀,江西的瑞金、万安、安远,福宁,浙江的龙游,兰溪、开化以及四川的壁山和台湾省。第四子留居上杭的崇厦,其后裔移居江西的云都、万安、上饶、龙泉、万泉、万城、会昌、宁都,浙江的平洋、泰顺、遂昌、黄岩、温州以及湖南的衡山,四川的壁山。第六子迁居上杭才溪大贵陈坑,再迁曾坑、溪北;其后裔先后迁徙至江西的万安、瑞金、龙泉,和浙江龙游大竹坞。次子、第五子、第七子、第八子迁居广东。
西晋时,豫章雷氏的雷焕通晓天象。《晋书.张华传》载:司空张华见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于是问雷焕是什么回事。雷焕说:“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点在豫章丰城。于是,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找宝剑。雷焕到丰城上任后,在丰城监狱屋基挖得一个石函,里面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当晚,再看斗牛,紫气都消逝了。雷焕将龙泉送与张华,自己持有泰阿。后来,雷焕之子雷子华持剑过延平府延平津时,剑忽然跃出堕水,失落,见二龙各长数丈而去。雷子华说:“先公化支之言,张公终合之说,莫信乎。”雷焕的后裔分衍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后来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在当地繁衍为名门望族。所以,冯翊也成了雷氏的重要郡望地;此支雷氏,尊雷焕为开基始祖。
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北方雷姓族人也纷纷南徙,成为客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安史之乱时,雷万春(?-757年)为张巡的部将,与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雷万春从张巡守雍丘(属今河南杞县),抵抗安禄山军,在城上面中六箭,坚守不动。后来,他随张巡守睢阳(属今河南商丘),坚守不屈。叛贼令狐潮久围睢阳,城中食尽,将士病,不能战,城陷后,与张巡同遇害,唐肃宗上元间追赠他为卫烈将军。雷万春英勇抗敌的事迹,为人称赞。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出一首《雷万春墓》诗:“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唐代,几次的战乱,更加剧中原百姓南徙的速度。这纷纷南下的雷姓族人,不仅有汉族雷姓,也有少数民族雷姓。据江西石城小姑秋树《冯翊雷氏家谱》载:雷氏得姓予以古诸侯之国为氏,始祖宪公为陕西同州刺史而世居陕西冯翊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浮州刺史阎公因避朱泚乱徙迁豫章。孙甫公任洪州刺史,移居抚州白水障,再迁宁化。裔孙显吾讳承朝于清康熙丙子岁(1696年)迁石邑礼上里之溪子口。这一支便是畲族雷姓。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数千人渡江。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所部从泉州“将兵攻福州,民自请输米饷军,平湖洞及滨海蛮夷者,皆兵船助之。”(《资治通鉴》)这平湖洞及滨海蛮夷就包括畲族先民。福建福安甘棠镇田螺园畲族村的《冯翊雷氏宗谱》载:“唐光启二年,盘、蓝、雷、钟、李共361口,从王审知为乡导官入闽,至连江马鼻登岸,时徙罗源大坝头居焉。   至宋代,雷姓族人的分布已遍及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部份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族人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少数民族中。雷姓成为瑶族、畲族中的大姓。尤其是在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地瑶族雷姓非常多,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   元代,福建、山西等地都是雷氏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山西浑源以雷渊的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美名传扬。雷渊(1184-1231年),字希颜,别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人,至宁元年,(1213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被人称为“雷半千”,后官翰林修撰。同期,祖居山西平阳府的雷梓福(1277-1374年),号钦五,因避元兵乱,偕兄弟入闽,分别在清流、宁化留居。梓福爱上杭山水之胜,迁到上杭附城水西渡、黄砂口、南岗,后在城内定居。其后裔裔播迁至福建的武平、长汀、永安、邵武、平潭、宁化泉上、厦门、台湾等地。福建建安(今建瓯市)雷氏也名噪一时,雷机(1294-1351年),字子枢,官至翰林待制、朝散大夫,为著名易学家。他的父亲雷德润,弟弟雷拱、雷杭都精研易学著称,被学者们誉为“雷门易”。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迁徙中,雷姓作为迁民之一,被分迁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至今,雷姓迁民始祖牌位奉供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十号供橱,供雷姓迁民后裔祭拜。
清代,江西建昌雷氏以建筑闻名于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雷发达,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据说祖上原也是书香门第,也曾出了大官,后来后裔子孙中有一人爱上了建设这一行,改行搞建筑。明代,从事建筑的这支雷氏的后裔迁居到皇都江宁(今南京),为明朝修建宫殿庙宇。朱启钤《样式雷考》中载:“康熙中叶营建三殿大工(即重修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工程),发达以南匠供役其间。故老传闻云:时太和殿缺大木,仓猝拆取明陵楠木梁充用。上梁之日,圣祖(即康熙)亲临行礼。金梁举起,卯榫悬而不下,工部从官相顾愕然,惶恐失措。所司私畀发达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礼成,上大悦,面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时人为之语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但也有人认为“斧落榫合”的不是雷发达,而是他的长子雷金玉。同治四年(1865年)初,雷金玉玄孙雷景修重修北京海淀雷氏祖茔,为纪念“样式雷”世家迁北京之支祖雷金玉,曾立碑为记。雷景修在撰文《雷金玉碑记》中,载:“我曾祖考讳金玉,字良生,行大,享年七十一寿,生顺治己亥年(1659年),卒雍正己酉年(1729年)。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领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原字残,此注),赏七品官,食七品俸。”不管是雷发达也好,雷金玉也好,雷家7代为工匠造皇家建筑,长期执掌“样式房”,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被人美称为“样式雷”。雷发达一族也因此格外显荣。   清代始,也有许多雷姓族人迁徙台湾以及海外各地。   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人口也较多,列中国姓氏排行第8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2%。其主要郡望地有“豫章”、“冯翊”等;主要堂号有“谦让堂”“冯翊堂”、“懿谷堂”等。雷姓分布又以四川、湖北、陕西3省最为集中;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53%。
copy_link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网[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法律顾问:雷田雨律师 服务邮箱:admin@chinaleishi.org  QQ:87353796  版本支持 Discuz! X3.3
本站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雷姓新闻』  『雷氏统谱』  『宗祠谱牒』 『追宗溯祖』  『雷姓取名』 『资源下载』
技术支持:雨田风林设计工作室 微信:GZLEIHC 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3039254号)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

 |人工智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