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族
查看: 3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顺德雷地街之开族史考记&雷地街概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顺德容桂雷地街作为雷姓先人在顺德地区的第一个聚居地,也是广东少有以雷姓姓氏命名的地点,据考究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具有极好的民俗及历史研究价值。但由于近代社会变迁,雷地街原有的数个祠堂早已被拆,族谱资料多有遗失,族人也多迁出谋发展。子孙多不知宗族源流亲疏,致使宗族凝聚力基本消失。编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从一些族谱梳理出开族史故事,并初步整理出宗族溯源图。为宗族历史的保存和流传出一份力。
---------------------------------------------------------------------------

雷地街之开族史

明永乐年间,德鹏公十六岁失怙,兄弟三人贩栗为生,是日客至容山旁北潮大涌边靠岸。忽有一行乞者曰食,公乃膳与之,乞者又曰衣,公又与之衣,乞乃去。此时船家是本乡西社人梁奕南,旁观而叹曰,天下好义之士与公者稀矣。于是邀公回家一叙,路逢一网夫,手提一鸟,名曰鹩哥,其鸟向公悲鸣,公问网者曰,此鸟肯卖乎?网者曰,可。公买而放之,路人见而问曰,释鸟者,恃财乎,公曰,非也,此鸟眼有泪痕,鸣则哀必有雏于巢,故释之矣。斯时,陈仲言在旁进言曰,某有数只养于陋室,公曰,带我览之如何?陈君曰,诺。遂至草堂,公竟将其鸟释放之。陈君曰,公观其鸟,有雏乎?公曰,非也,读圣贤之书,诸恶莫为之句,君将鸟困之,使其妻离子散,豈不恶乎。梁陈二君拜而服之。于是一行人到梁宅澄心雅论,梁君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过了一夜,次曰返舟路径北潮坊康屋园边林间,群鸟齐鸣,中间一只鸣曰,公君于此。公悟之,嘱弟曰,汝当往别处,吾在此落户也,其后二公德良迁居海晏,三公德贤迁居香山。

德鹏公用金买下康屋园一段五亩地筑室建屋时,掘得石狮两只,每只重约二百馀斤,立于社前左右,故曰石狮社。公行年而立,娶西社梁奕南之女,梁淑德安人在雷地街开枝散叶。

一段奇文,记载吾祖宗之行状也。

雷地街太祖大祠堂建于清康熙二年,时乃四围十七坑,乾隆三年,理福公集族人相议重修之,于是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克日落成,亦赖祖宗之福庇也。

                                                                  辉明编

此文可转发给雷氏宗亲如有更多相关资料,欢迎联系编者进行补充,电话13060783011。谢谢!

顺德雷地街概况
根据族谱记载,我祖德鹏公属新宁九世新宁八世绿野之子,新宁七世宗辉之孙。德鹏公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即公元一三九六年)由新宁迁容奇开族,是容奇雷地街始祖。
大自然,好风光,顺德多基塘,富庶鱼米乡。。。。。。家乡童谣。雷地街隶属顺德县容奇镇,位于容奇与桂洲交界处。历史上容奇是工业镇,桂洲是农业镇。雷地街是雷氏族人聚居的地方,约有小半是工人(属容奇户口),有大半是农民(属桂洲户口)。是俗语讲的插花地,就是说工农混居的地方。容奇最出名有四间丝厂,容奇又是在德胜河畔,河对面就是广东四大糖厂之一的顺德糖厂。所以家乡历来种桑养蚕,种蔗,养鱼,还有种水稻,种瓜菜。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雷地街在顺德是少有的以姓氏命名的地方(姓氏命名多为巷名)。三条石板铺成的主街有三百多米长,两旁都是青砖屋。街内有五条横巷,主街还设有五间祠堂。据族谱记载,设在街尾的雷氏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年,乾隆三年重建,十分雄伟精致。门口前边是一大晒谷场,旁边是石狮社,再前些就有一个长方形鱼塘,塘边四周全部用石块砌成。这在风水学上是有讲究的。站在祠堂门口向东北望去都是鱼塘,涌堑,菜地,蔗地,再过一点是一条大涌,上面横卧着石板结构的青龙古石桥。桥边还有石砌的水埗头,传说六百年前雷氏先祖德鹏公贩栗子上岸的地方。涌另一边是荔枝基,种满了荔枝树,旁边则是一望无边的稻田。啊!好一幅田园风光图画呀,不由轻轻赞叹一声,家乡真美。四间小祠堂有两间是道光时期建的,亦十分精致。门口上都有石牌匾,其它两间都是民国的。祠堂在解放初期已全部划为公社生产队所有。后来有的住人,有的放蔗种,有的做蚕房等。很可惜,在文革后期,祠堂的杉,樑都被征用,然后陆续被拆。容奇的城镇化进程很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先是开105国道,建容奇大桥,将很多山头都推平,取土将农田、河涌、鱼塘都填平。开大马路,建高楼。而那些田园风光全面的永远消失了。到2000年,容奇与桂洲合并称为容桂街道,没有农民了,都是城镇居民。而雷地街由原来的农村地方变成现在的城市中心里的城中村,亦属三旧改造范围。雷姓族人亦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大部分都离开了这古老而狭窄的雷地街,到外面发展,而原房多数作为出租屋。现在只剩下几十雷姓人居住,而大量的外姓人涌入。还好,雷地街的街名是永远存在的,而水乡风情则只能存在于新编的族谱里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雷氏家族

x
copy_link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网[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法律顾问:雷田雨律师 服务邮箱:admin@chinaleishi.org  QQ:87353796  版本支持 Discuz! X3.3
本站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雷姓新闻』  『雷氏统谱』  『宗祠谱牒』 『追宗溯祖』  『雷姓取名』 『资源下载』
技术支持:雨田风林设计工作室 微信:GZLEIHC 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3039254号)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

 |人工智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