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族
查看: 3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雷氏源流辩析---赣雷剑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8:1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雷氏源流辩析
(一)
    中华雷氏是个古老的姓氏,源远流长。有人说中华雷氏有1.5万年的历史,说“雷氏图腾是由燧人氏风姓族支雷泽氏族徽演变而来”。又说:“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因为雷响声大如鼓,被原始社会初民视为天上的大鼓,雷声,闪电使古人惧怕,崇敬,奉它为雷神,又称雷师·雷公,于是以雷为氏族名,以雷的符号作为族徽,最终产生了雷姓。”《山海经》载“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首。”《史记》又载“燧人氏有巨跡出于雷泽,华胥氏履之,有娠,生疱羲(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据此认定“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伏羲的父亲叫雷公”。
     个人认为以上说法过于牵强。史料记载,中华民族的姓氏是自伏羲“定姓氏,制嫁娶”而始。伏羲之前是群婚制的原始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怎能断定伏羲的父亲是雷神,叫雷公呢?雷神,雷公是神话传说,它与史实记载是有区别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上溯到燧人氏,乃至盘古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初祖,不能狭隘地归于雷氏。至于神话传说的雷神“龙身人首”,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神话中的雷公,具体表现形式雷声、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具体人物,何能成为人类始祖?因此,神话传说的雷公与史料记载的黄帝时代的雷公不可混为一谈。
(二)
    中华雷氏的远古源头,历来就有多种说法。被捧为经典的古籍,也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而各有不同的说法。由于古籍的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观点,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各地的《雷氏宗谱》由于远古时代,缺乏文字记载,仅凭口耳相传,日久年湮,难免走样,甚至将传说与神话混为一体。加之“名人效应”,捧古籍为经典,各地信息不通,沟通不便,于是各执己见,难于统一。
关于雷氏的源头的多种说法,当代学者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就概括了七种来源的说法。我们雷氏的确是多源头的姓氏,除了主体部分源自炎帝神农氏之外,还有少数民族的雷姓,还有少数他姓改姓雷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源头始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源自炎帝神农氏的主体部分,说什么“雷姓源出有三”,是违背史实的错误说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雷氏老谱和经典史籍都说,中华雷氏肇自炎帝神农氏,源自第八代炎帝第十世神农氏榆罔之子雷,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些不懂雷氏源流的人们,包括某些头顶“学家”头衔的名人,把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的不同说法,拼凑在一起,泡制出所谓的“雷姓源出有三”的谬论。而我们宗亲中也有不少人不懂自己的源流,不假思索地崇尚“名人”,鹦鹉学舌地以讹传讹。其实《元和姓篡》讲的“炎帝九世孙,因战功被封于方山,建立诸侯国,其子孙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与《姓苑》说的“黄帝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道理,其后以祖为氏”。两书记载的,其实是祖孙一体,是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古籍,从不同角度记述同一件事理。结果同为一体的“榆罔之子雷——方山的雷公——黄帝医臣雷公”,被某些“名家”分割成两个独立体,后来又有自作聪明的“名家”,把雷公的后裔商纣大臣雷开另立一体,添加了雷姓“原于子姓雷开”。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雷姓源出有三”。封于方山的雷公,黄帝大臣雷公,商纣宠臣雷开,本是一脉相承的祖辈与后裔的一家,却演变成了三个独立的雷姓源头。古老的雷氏本来就是多源头的姓氏,被这些一拨又一拨自作聪明的人们,越搞越乱,与雷氏老谱的记载大相径庭。
    极少数别有用心的F氏宗亲,更是抓住雷氏老谱某些地方记载不全的弱点,极力否定方山的雷公与黄帝大臣雷公是一家人,极力否定雷氏的源头始祖,企图把中华雷氏说成是F氏的后人。     为了驳斥少数F氏的谬论,且将中华雷氏的源流综述如下:第八代炎帝即第十世神农氏榆罔之子雷,姜姓。因榆罔昏庸无道,诸侯相侵,蚩尤作乱,姜雷只好联合新兴起来的轩辕氏,打败蚩尤,平定天下。诸侯拥立轩辕氏为黄帝。黄帝论功行赏,封姜雷为当时最高爵位“公”,这样就有了“雷公”。因这位雷公的封地在方山,并建立了方山诸候国,人们称其为方雷氏,其首领就是雷公,人们称这位方山的雷公为方雷公。“公”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于是就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以至第N代雷公。同样,黄帝也传承了N代,所以才有黄帝时代延续了1520年(注:有的史料载为2520年)。因为雷公是神农氏的后裔,必然传承神农氏“究物性,研医道”的习性。史载雷公常与黄帝讨论医道,自然就成为黄帝的医臣了。传到商末,出了个雷开做了纣王的宠臣。
(三)
    《史记》载“方雷其后姓分为二,曰雷曰方”。但是,方雷分姓的具体年代史料没有详实记载。极少数F 姓人士则出于某种企图,别出心裁地抛出“方为雷之先”的谬论,肆意歪曲,毁谤、搅乱雷姓源流。少数F氏否定西周初年,助武王兴周室的雷震公,而又极力鼓吹“雷姓源于姚辛”之说,胡说什么“西周末年……方裔姚辛……衍分雷姓”。而有些雷姓宗亲,不懂雷姓的源头,误认姚辛为始祖,他们在《谱》中说:“自有虞后,姚辛居于雷泽,遂以为姓,是以地为氏”,尔后辗转“徙居豫章,鲜生焕,焕生期全”。
    于此,就有两大疑问:
    第一,这“虞后”是什么时期,姚辛又是什么时代的人?据《辞海》解释,“虞”①指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即有虞氏,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舜乃其领袖;②指古国名,周文王时建立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是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人,在今山西平陆北,公元前655年被晋所灭。《史记》载“虞舜,名重华,父亲是瞽叟,从昌意(注:黄帝之子嫘祖所生)到舜是第七代了”。那么综合《辞海》和《史记》的意思,姚辛乃虞舜的后人,虞舜是昌意的第七代,昌意是黄帝之子,那么姚辛是黄帝的后裔,怎么变成了本属炎帝神农氏后裔的F氏的后人呢?所以“西周末年,方裔姚辛,衍分雷姓”纯属胡说八道。
    第二,某些《雷氏宗谱》的序文中记载“姚辛居于雷泽”,其后人“徙居豫章,鲜生焕,焕生其全”,而在其谱之世系图中又找不到从姚辛——鲜——焕——期全的记载。再说豫章的雷焕,本来就生于豫章鄱阳,根本不存在“徙居豫章”。豫章只有一焕,没有二焕。可是此谱序文是胡乱抄袭的。或许山西确有一支源自姚辛的雷姓,但绝不是江西赣南和广东番禺、台山等地的雷姓,赣粤两地的雷姓都是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雷焕(字孔章)的子孙。
(四)
    有人说嫘祖是中华雷氏的源头始祖,甚至还有人说青阳是雷公,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史籍载嫘祖是西陵氏之女,而有的学者却说西陵氏就是方雷氏,说什么嫘祖生于西陵,姓方雷”,“西陵为氏,方雷为名”。又说什么“嫘”与“雷”同音,“嫘祖”即为“雷祖”。我认为,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纵使“嫘”与“雷”同音,或者“西陵氏即为方雷氏”,甚至何光岳先生说:“嫘祖和女节都是方雷氏之女。”那么嫘祖也不能说成是中华雷氏的始祖。因为“嫘祖是黄帝元妃”,查阅所有史籍,几乎没有异议。那么,她生的儿子就是黄帝的后人,而中华雷氏(指主体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也是没有疑义的。所以,嫘祖算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但她不是雷氏的源头始祖,最多只能算是中华雷氏的远古姑婆而己。
    至于青阳,他是黄帝的儿子,不可能是雷公。《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轩辕本纪》载“帝纳女节为次妃……生少暤(昊)……少昊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另外《帝王本纪》和《大戴礼记·帝系篇》都有不同的记载。这就说明古人们对于青阳的认识,也是模湖不清的。试想,嫘祖和女节同为黄帝妃,他们生的儿子都是黄帝的儿子,怎么会一个字青阳,一个号青阳?还是《国语·晋语四》说得清楚明白:“青阳,方雷之甥也”。既然是方雷之甥,那就是方氏和雷氏远古的表兄弟。中华儿女皆为炎黄子孙,但还是分别有各自的源头始祖的。
(五)
    有他姓改姓雷,也有雷姓改他姓,这是现实存在的历史事实,不足为怪。改姓的缘由,或避难逃生,或弃衰从盛,或出赘过门,或帝王赐姓……等等。然而,改姓的是极少数现象,不能以此而否定主体部分的源头始祖。如前所述,或许山西及其他某地确有姚辛的后人,改姓雷,此外还有其他姓氏改姓雷,少数民族中有不少雷姓。例如畲族雷姓的源头是盘瓠王,苗族雷氏的始祖是蚩尤大帝……等等。这说明中华雷氏是一个大家庭。特别指出福建上杭某支雷姓,据说是方叔之子方檠改姓雷,这同样属个别现象,且并非方氏的后人。因为史料载“方叔姬姓,名宪,字方叔”,他平蛮有功,位高权重,他的后人选择了方姓。如果,硬要说方叔是方氏的先祖的话,那么方氏的始祖能由姜雷改为姬宪吗?
(六)
    雷氏的老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现断代现象。先人们编谱为了凑成六十四卦,则编排了从雷公到雷焕为六十四代,平均50余年一代,这是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的。F氏的少数人就抓住这一点,肆意歪曲,毁谤雷氏的源流,把本为兄弟关系的F氏和雷氏,说成是祖辈与后裔的关系,胡说什么“F为雷之先”。历史造成的断代现象,今人续谱时,仍可以“缺考”处之,决不可象某些姓氏那样,胡乱编造出一代一代,看起来,完整无缺,但是让人生疑。远古时代缺乏文字记载,你那一代一代的记载是从哪里来的?其准确性,真实性,能有几分让人信服?

以上个人拙见,仅供参考,欢迎沟通,批评,指正......







江西籍雷焕公第五十八世孙雷剑义谨识


2016年6月


copy_link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网[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法律顾问:雷田雨律师 服务邮箱:admin@chinaleishi.org  QQ:87353796  版本支持 Discuz! X3.3
本站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雷姓新闻』  『雷氏统谱』  『宗祠谱牒』 『追宗溯祖』  『雷姓取名』 『资源下载』
技术支持:雨田风林设计工作室 微信:GZLEIHC 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3039254号)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

 |人工智能  
     
返回顶部